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

365体育APP办公厅关于印发365体育手机投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1-19 09:40 字体:[ ]

365体育APP办公厅关于印发365体育手机投注“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1〕167号  2011年12月15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365体育手机投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365体育手机投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365体育手机投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要求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365体育手机投注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任务。科技投入显著增长,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平台体系日趋完善,本土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率实现翻番;知识创新产出显著提高,2010年,365体育APP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3.6万件、13.8万件,均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10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科技园区蓬勃发展,2010年,365体育APP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创造了365体育APP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科技资源向江苏汇集的速度明显加快。经过5年努力,365体育APP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释放,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今后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365体育手机投注十一届九次全会在明确提出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的同时,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是365体育手机投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筑新的战略优势的必然选择。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以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江苏实现向经济强省跨越面临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也是“十二五”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江苏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逐步衰减,发展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江苏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省情,决定了365体育手机投注必须以创新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走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动力约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创新驱动推进“两个率先”势在必行。江苏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处于由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必须要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以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当前,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速,科学技术正孕育新的突破。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抢占发展制高点。365体育手机投注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特别是在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一定基础,完全有可能抢占先机,实现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为目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攀登科技发展制高点,着力集聚高端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强大支撑。
        (二)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365体育APP科技工作要着力创新一个体制,强化两个支撑,构建三个体系,夯实四个落脚点。
        ——创新一个体制。把体制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新途径,在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技术转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体制。
        ——强化两个支撑。1.强化科技投入支撑。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以高强度投入支撑创新驱动。2.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以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创新驱动。
        ——构建三大体系。1.围绕产业高端化发展需求,创新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产学研结合体系。2.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积极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方式,打造“有金融助力的科技,有科技特色的金融”,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3.优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布局,强化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技术转移服务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加快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
        ——夯实四个落脚点。1.坚持主体是企业。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点,推动科技平台、科技人才、科技政策向企业集中,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显著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2.坚持方向在产业。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攻方向,围绕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和服务业提速三大计划,组织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3.坚持重心下基层。把激发和调动广大基层的创造活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乡镇建设,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千军万马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4.坚持服务于民生。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本质要求,推进科技进步与提高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加强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使科技成果能够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见下表),科技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三个“翻一番”与三个“翻两番”指标数据

指 标

2010年

2015年

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

840

1680

研发人员数量(万人年)

30.4

6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7000

14000

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件)

7210

28840

创业投资规模(亿元)

588

2000

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家)

25000

100000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
        知识创新产出大幅增加。到2015年,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专利授权数达400件。知识创造、知识应用与知识转移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居全国前列。
        高新技术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端环节产品产值占比达40%以上。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到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5%,建成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到2015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1万人年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速集聚,365体育手机投注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高地。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科技金融发展加快,到2015年,风险投资规模达2000亿元,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1000亿元。
        到2020年,形成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竞争力大幅跃升,若干科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以上,365体育手机投注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全球有重要影响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三、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支持有基础有优势的区域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创新驱动的有效路径,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科技自身发展动力上取得重大进展,以建立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科技金融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水平。
        (一)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
        按照365体育APP区域发展总体部署,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空间布局,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乡镇,培育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
        加强创新整体部署。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创新基础,深化创新工作部署,加快实现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整体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化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园区先行、制度先试”作为关键举措,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人才特别集聚区和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特殊试验田,使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探索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区域创新一体化。加快建设沿海科技走廊,创新资源组织与集聚机制,推进中科院(连云港)能源动力研究中心、365体育手机投注海洋产业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突破航道整治、港口建设等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筑苏中创新发展新高地,面向国内外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加快建设泰州医药高新区、扬州光电科技园、苏通高科技产业园等,着力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支持苏北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鼓励苏北与苏南共建科技园区,集成建设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盐化工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特色创新基地。加大对徐州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宿迁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全面推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高新园区“二次创业”,推动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和抢占世界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重点建设好南京麒麟生态科技城及模范马路创新街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苏州科教创新区、泰州医药高新区、常州科教城、镇江科技新城等。引导和支持各类开发园区加快向创新型园区转型,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省级高新区,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引导高校集成创新资源,扎实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园区的合作,充分发挥连接上游科学研究与下游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股权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政策在园区先行先试,推动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重大创新项目向园区集聚,支持建设一批引领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开放性重点实验室。到2015年,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园区,15-20家创新资源富集、智力产业繁荣、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园区。365体育APP高新园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达100件以上。
        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乡镇建设。大力推进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连云港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同步提升,使之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效率高、创新辐射面广、示范作用强的创新区域,在365体育APP转型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实施创新型乡镇升级促进行动,采取“一镇一策”方式,支持乡镇建设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开展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壮大创新型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15年,重点建设30个创新型城市和100个创新型乡镇。
        (二)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的目标定位,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体制机制突破为动力,以集聚创新资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显著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努力把苏南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经济示范带,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地区加快发展。加大体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的力度,注重发挥环境约束、节能减排等倒逼机制的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以推动创新一体化发展为着力点,突破行政边界限制,在示范区内统筹规划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形成分工协作、特色发展的新格局。以加快产业技术跨越为主攻方向,发挥苏南地区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加强技术突破,形成创新发展的技术先发优势。以创新核心区为引擎,加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区域发展的协调互动,形成创新核心区、新兴产业示范带和创新型城市群构成的“核、带、群”的发展布局,争取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到2015年,苏南地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开放灵活的新格局,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围绕产业链向高端攀升的需求,发挥高校、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等多重主体的协同作用,将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优势、资本运作优势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产业技术研发、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集聚功能的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或大中型企业到高校、研究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和平台,或联合省内外有优势的科教单位,共建一批驻苏分支机构、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引导科教资源服务企业。到2015年,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达到1000家。
推动产学研创新联盟组织化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校企联盟”行动,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与江苏企业新建一批校企联盟。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促进龙头骨干企业、配套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重大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完善联盟运行管理评估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动有条件的联盟向实体化运营模式转变,鼓励联盟成员采取衍生公司、项目实体运营、合资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捆绑利益,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长效合作的新机制。到2015年,校企联盟总数达1万家。
        促进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创新。加强高校服务基层创新的机制建设,支持高校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强化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服务,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经营与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着力拓宽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渠道,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百名科学家、千名博士、万名研究生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选聘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现高校和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进一步推进“科技镇长团”、“百所高校江苏行”等工作,完善考核评价和奖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中青年教师及其团队服务企业一线。选择有基础的企业、高新园区、科技园等建立科技镇长团工作站,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产学研结合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设,提升高校院所知识创造能力,加快建立科学研究、高等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高校面向产业创新需求,设立创意设计、光伏等学院或专业,鼓励高校发展创业教育,与高新园区及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创新示范基地或实习基地。依托高校现有校区及其周边地区,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校内,鼓励高校在地方或企业设立研究院,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幅提高高校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引导国内知名科教单位与365体育手机投注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前瞻性重大关键和核心技术,重点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兴产业技术领域中提前介入,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先导性技术研发的创新示范基地。到2015年,重点建设2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密集区。
        (四)构建新型科技金融体系
        着力推进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省建设。以建设苏南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为重点,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建立科技投融资风险分担、科技企业成长抚育两大机制,推进科技投入方式、新型科技金融组织、科技金融服务和品种三大创新,建立科技企业信用、科技担保、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政策保障四大体系,全面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充分发挥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和风险补助等方式,推进地方设立引导资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在365体育手机投注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努力形成政府资本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到2015年,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000亿元。推动天使投资加快发展,支持成立“天使投资联盟”,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与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成长的联动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确保政府资金有效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企业投资。切实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抚育能力,到2015年,力争50%以上的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
        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推进国家高新区开展国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启动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以创业板、中小板为重点,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送审一批、上市一批”的要求,集成各类科技计划和各地上市补贴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支持力度,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
        积极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探索建立一批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科技支行。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设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到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产业园的市、县(市、区),鼓励其探索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到2015年,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超过100个。支持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稳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交易、科技企业债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工作,完善银行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引导激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各地建设政府资金引导并具有抚育孵化功能的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探索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依托省产权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市场化运行并实行自律管理的综合性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整合集成现有科技资源,建设面向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具备信息发布、网上投融资交易对接等功能的科技金融信息平台,畅通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信息通道。
        (五)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与市场机制建设的有机结合,以模式创新为核心,以环境营造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研发设计服务规模化、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社会化、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化、科技咨询服务专业化,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努力满足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的巨大需求。
        推动研发设计服务规模化。引导高新园区等科技资源密集区积极发展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等研发服务新业态,支持南京科技广场、常州科教城、泰州医药高新区等研发集聚区加快发展,形成特色化、专业化研发服务业集群。面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并集成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仪器、数据、文献共享和专业技术服务。积极培育第三方的工业设计机构,鼓励成立研发服务联盟,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制定技术检测服务行业标准,形成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品牌机构。到2015年,重点培育100家研发设计与服务年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
        推动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社会化。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的社会化运作能力。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促进技术产权与资本的结合,推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区域性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鼓励各地普遍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中心,加大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的联动,增强服务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并依靠市场机制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对苏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的持续支持,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更多的科技资源向苏北地区集聚。
        推动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化。支持创业服务新业态发展,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网络建设。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快发展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园,加强与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形成网络化创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科技创业园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建成10个规模大、创新功能完善、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创业园以及50家以上专业孵化器。
        推动科技咨询服务专业化。加强信息咨询、管理咨询、评估评价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咨询活动。加快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数字图书馆等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着力建成面向365体育APP企业服务的紫金呼叫中心。扶持一批信誉度高、管理规范和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大中型评估机构和科技智库发展,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促进本土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管理咨询服务示范机构。
        四、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着力加强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型企业,着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着力满足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以引导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为目标,加快突破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前沿先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大力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大幅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到2015年,国际PCT专利超过1000件,主要产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 加快突破优势产业领域核心技术。选择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网络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优势产业,瞄准高端环节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集中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
        新医药。重点突破新型疫苗设计、基因工程药物、核酸类药物、多克隆抗体、细胞工程及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标准等核心技术。加大大品种药物技术改造、专利到期药物抢仿力度,加强江苏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加快突破药物合成、结晶纯化、剂型工艺等产业化技术。开发高通量低成本生物芯片技术、快速DNA测序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材料微纳米制造技术、生物标志物与功能分子筛选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365体育手机投注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能源。重点发展新一代光伏电池柔性印刷工艺及成套装备,研究基于新原理新结构的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加强新型环保多晶硅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加快风电技术国际化研发,研究适合我国风场风况的整机设计平台和翼型数据库,开发风电主轴用特钢、风机主控系统等。研究开发间歇式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技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能等技术,发展第三代核电关键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大容量储能、智能电网及生物质能技术。
        新材料。重点发展石墨稀、碳纤维、特种纤维、膜材料、高强合金、第三代半导体、高性能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等战略性基础材料。研究开发微结构控制、高效催化、功能改性、表面增强、超塑成型、超纯分离等先进制备技术。重点突破T800碳纤维、大飞机用钛合金、海洋工程用超厚甲板钢、石油化工用渗透汽化膜、平板显示玻璃基板、4英寸砷化镓外延片、电力电子用碳化硅、生物基高分子等重大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钢铁行业的熔融还原、化工行业的加氢催化、半导体行业的低温还原等新一代绿色制造工艺。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洁净燃烧、中水处理、碳捕获及回用、生物法固废处理等工程化重大技术。研究开发直流输变电电网节能、半导体照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高压变频工业节能等新一代节能技术。重点突破低温强化换热、静态无功补偿、重金属废水处理、高负荷生物脱氮除磷、电子废弃物贵金属高效分选等新一代环保技术,着力提升节能环保技术集成和成套工程设计能力。
        网络信息。重点发展物联网、新型显示、光通信及卫星通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的新兴方向。物联网重点研发新一代低耗高能新型传感技术、节点组网及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系统测试及安全技术等。研究开发“三网融合”演进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纳米级封装全套工艺技术等。加强高世代线平板显示等领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自主技术及配套能力。研制第四代移动通信、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融合通信系统等重大产业技术标准。
        现代装备。重点发展高速高精基础加工、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海洋工程、高速轨道交通、智能化工程机械和航空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仿真建模、数字化设计、精准制造、智能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数控主机与功能部件超精密设计、国产高档数控系统、高铁重载牵引传动、大型盾构掘进控制、重型燃气轮超超临界、大功率动力液压传动、光电设备智能检测等技术,全面提高现代装备的绿色制造、高可靠长寿命等集成技术水平。
        2. 加快突破产业前沿领域重大技术。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干细胞、转化医学、合成和系统生物、云计算、高温超导、微纳制造、氢能等关系未来竞争的重点领域,面向产业化发展需要,超前部署一批先导性前沿技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与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前沿高技术研究。干细胞重点研究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制备方法及调控、干细胞临床转化、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等技术。转化医学重点研究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等。合成和系统生物重点研究新基因合成、新微生物合成、大宗化学品生物合成等技术。云计算重点研究分布式数据存储、高级别安全加密、快速数据定位、云计算编程模式、数据深度挖掘等技术。高温超导重点研究高性能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开发高温超导在医疗、通信、电网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氢能重点研究氢制备用低铂催化剂、高容量储氢材料和氢能发电等技术,开发太阳能高效制氢、规模化生物质制氢等新一代氢发生技术,开发氢能低成本大规模利用技术。微纳制造重点研究MEMS集成技术、微执行器技术,亚微米至纳米级微测控技术,开发面向光伏、芯片、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微纳表面形貌测量、控制与加工等应用技术等。
        基础科学研究。强化“一个注重、二个面向”的基础研究工作导向,注重提高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的组织程度,加强国家重大科学成果向江苏的应用延伸和产业化转化;发挥高校院所原始创新作用,面向产业高端发展的重大需求,组织江苏“973”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面向青年科技人员创新需求,设立青年科学基金,重点支持35岁以下青年人才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长远部署,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新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的战略需求,重点开展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基础性研究,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研究,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调控的基础性研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基础材料改性优化、新材料设计探索及其服役失效的机理研究,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等,大幅度提高365体育手机投注原始创新能力。
        3. 加快突破产业化应用领域重点技术。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遴选一批365体育手机投注已形成领先优势、产业渗透性广、辐射带动力强的关键技术,加快在重点行业和主要领域的推广应用,形成新的产业化技术突破,拓宽技术应用空间,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1)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重点突破工业酶制剂、高效生物催化剂、转基因育种、水污染生物治理等核心技术,加快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2)加快推进膜技术在新型环保、工业生物、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发展水处理膜、气体分离膜、特种分离膜等有机、无机功能膜材料等,加速膜技术的工程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3)加快推进纳米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微制造技术的交互与融合,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及器件,加速纳米技术应用与产业化。(4)加快推进传感技术在智能工业、感知矿山、智慧旅游、现代物流、智能交通、感知健康等典型领域的示范应用,重点发展新型感知核心芯片和器件技术、关键节点技术和系统支撑平台技术,加速物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壮大。(5)加快推进智能技术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突破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技术,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6)加快激光技术在机械、通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突破全固态高功率激光发生器等大功率激光器技术,开发飞秒激光生物分子微纳加工技术、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等,壮大激光加工与应用产业规模。
        (二)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发展
        以推进产业高端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层次,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按照战略性、前瞻性、倍增性的产业定位,集聚一批高端人才,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重点突破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高效新型光伏发电、氢能与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推进365体育手机投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创新中心。战略新材料重点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重大产品,努力以技术突破带动战略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射频技术及应用、短距通信等,加快重大创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支撑产业持续创新的重大科技平台及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通信、新型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网络终端等,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科技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高端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数控装备、高技术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重型装备、高端科学仪器等,培育一批具有百亿级产业带动性的战略整机或产品系统。
支撑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全面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着力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等10个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攻克半导体行业的光电设备、精密机械行业的工业母机、海洋船舶行业的巨系统设备、电力电子行业的低能耗控制设备等支撑产业技术水平的产业制造关键装备,着力突破智能数控系统、高精度检测单元、长寿命复合结构件、大功率动力系统等高附加值核心单元,加快发展轻质高强合金、超高纯材料、高效催化剂、光电功能材料、智能感知材料等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战略基础材料,促进产业向高技术、高增值环节延伸,向研发与服务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千亿级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实现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增强。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制造业服务等,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围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社会化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重点发展数字家庭、数字内容、数字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显著提升科技对新兴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研发总部、创意设计、增值服务、产业链管理、技术孵化等产业新模式,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在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运用,提高传统产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面向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需求,开发100个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建筑节能、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水处理、烟气控制治理、固废物资源化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同时推广应用能量梯级利用、绿色制造等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支撑行动,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培育数字化企业为重点,开发和推广网络环境下设计制造及管理的信息集成等技术,实施设计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并在纺织、造船、冶金等产业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围绕推进高端发展,加强区域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加快部署建设软件设计、纳米、传感网、光伏、风电、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核电装备等科技产业园,重点打造南京软件园、苏州纳米创新园、无锡传感网产业园、常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连云港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昆山小核酸产业园等3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产业园,建成150家新兴产业高度聚集、专业特色鲜明、产业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产业园。加强与国家及地方科技资源的集成,着力突破重大战略整机产品及高端环节,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资助机制和项目投融资模式,大力吸引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来苏转化和产业化。强化产业发展宏观监测,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切实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坚持走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推进农业品种创新。采用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与有效的常规育种技术,通过自主培育与引进、改良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育100个综合抗性好、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明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多抗农业新品种,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品种支撑。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围绕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循环、信息等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通过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与推广,使365体育手机投注稻麦周年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水稻、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辐射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项目区亩产增长10%以上。
        强化农业及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围绕引领和支撑农业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突出产品、技术、装备创新重点环节,加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制品、精深加工和智能农机设施装备等农业高技术创新,突出技术的前瞻性,提升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结合地方优势特色资源,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农业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着力培育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等县域地方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培育壮大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富民带动性强的县域特色产业。到2015年,培育壮大40个县域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80个,组建省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0个。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推动科研单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积极培育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合作组织,加强涉农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动员更多科技人员下基层、下农村、下企业开展服务。推进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试点与布局工作,探索科技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新机制。到2015年,科技特派员总数达1万人,建立科技超市店面、特派员工作站各500家。
        (四)着力推进民生领域科技创新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大力开展科技社区创建行动、民生科技促进行动、民生科普进社区活动,打造民生科技。围绕社区居民在社区安全、健康干预、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技需求,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治安监控、数字医疗、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建设100家科技社区,使之成为民生科技成果的展示区、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区和科技惠民的先行区。实施生命健康科技专项,发展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健康普及等技术,提升全民健康保障能力。支持南京建设科技青奥、绿色青奥,加强环境、交通等技术集成示范,为“青奥会”顺利举办提供科技支撑。围绕生态环保、绿色建筑、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防灾减灾等,组织实施民生科技促进行动,建设10大科技示范工程,集中力量突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综合智能交通、安全生产应急处置、食品安全检测、重大疾病防控等一批重大公益性关键技术,加大新型传感网络、无线通信与监测、信息实时分析等技术在医疗、健康、交通、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显著提升重点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低碳生活、生命健康、应急处置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民生科普进社区活动,组织实施大型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五)显著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平台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向企业集成,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以创新型企业、上市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到2015年,着力打造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0家上市后备科技企业、1万家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发展10万家民营科技企业。
        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瞄准世界一流水平,遴选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关键措施,加大集成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企业瞄准世界产业前沿,联合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加大前瞻性联合研发,掌握产业级重大原创成果。推动企业排出一批本领域世界级名家和杰出领军人物,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顶尖人才引进计划,实行人才特区政策,有针对性地在全球寻求合作。支持企业瞄准产业重大原创技术开发,集中打造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企业重点实验室,创建一批科学家工作室。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创新任务,优先推荐领军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
        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需求,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推进行动,着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加快上市,做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大对科技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等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力度,形成支撑科技上市后备企业的抚育工作体系。进一步集中省、市科技资源,切实加强对列入成长路线图推进计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
        实施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培育计划。结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365体育手机投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择优选择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内的1万家科技型优势企业进行培育,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力争达7000家。依托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地。鼓励和支持财税、法律、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撑。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等激励企业创新的重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建设孵化科技型小企业的科技创业园,推动服务内容和运行机制创新,促进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持续涌现,催生一批高科技产业新业态。鼓励发展微小企业,激励科技创业。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各类科技创新专项引导资金要向民营企业倾斜,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领域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集聚创新资源,增加技术储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品牌、技术及管理优势,采取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相互持股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间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
        (六)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加快平台体系优化和重点平台提升,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有名的重大创新平台,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平台、重点科技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研发机构100%全覆盖,全面提升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优化创新平台布局。瞄准构建具有较高原创水平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公共研发平台、企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科技平台布局,重点突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大力提升公共研发和公共服务能力。瞄准国际水平,面向重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纳米技术、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电网、新能源、物联网、战略新材料、智能交通等领域,新建6-10家集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企业孵化为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在江苏布局,鼓励和吸引全国著名高校院所与365体育手机投注共建战略性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兴学科和新兴技术,建设30家左右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着力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和高端技术突破。支持工程技术文献、大型科学仪器、农业种质资源、实验动物等基础条件发展,加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支持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推进本土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推动平台高端提升。瞄准国内一流、国际有名的创新平台目标,加强集成支持和滚动支持,集中扶持创新药物、高性能合金、海洋工程、工程机械、现代通信、特种材料、智能电网、纳米科技、智能机器人、生物肥料等一批科技平台做大做强,拓展服务功能,增强研发实力,打造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2015年,力争新增20家左右创新平台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行列,实现主要新兴产业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全覆盖。以知识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为主线,在生物医药、特种材料、环保装备、新能源等若干新兴技术领域集中力量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试验、技术转化与辐射等创新环节相互关联、前后延伸、互为支撑的创新平台群。
        完善平台管理机制。创新平台管理运行制度,探索建立365体育APP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宏观协调、监测统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平台独立运行、开放流动、优胜劣汰的管理体制,完善科技平台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奖优罚劣的动态管理制度。优化平台扶持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科技平台的稳定支持制度;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人才流动、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人才、项目、基地、服务”四位一体的联动扶持机制。
        (七)积极推进创新国际化
        立足高端化目标和全球化视野,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合作与交流,广泛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更大力度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推进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选择若干制约江苏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集成运用资金、政策和市场激励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组织力度,为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跨国技术转移网络拓展行动”,建立1-2个高水平的跨国技术转移机构集聚区,引进10-15家海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入驻,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区域性或专业性的技术转移机构。实施“重点国家合作深化行动”,加强与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实施一批创新应用型技术为主体的重大跨国合作项目,共建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实施“企业海外研发推进行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通过国际并购获得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提升整合利用全球研发创新资源的能力。实施“外资研发机构合作促进行动”,鼓励更多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高层次研发中心,与100家外资研发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活动。实施“海外科学家江苏发展行动”,引进100名世界工程应用技术或产业创新领域的一流外籍专家来江苏指导、参与产业创新和企业研发活动,选聘一批知名外籍专家担任365体育手机投注科技发展咨询顾问。
        (八)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以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为契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加强365体育APP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工作,推动地方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创造,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
        推进战略实施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建设,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十二五”合作框架》,并按照合作框架有关要求,稳步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365体育手机投注区域性经济、产业、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启动省有关部门、市合作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市,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向地市深化。以部省合作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培育、优势企业培育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知识产权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结合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加快研究制定激励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创造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和物联网等领域为重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及时发布重点产业专利布局、重点技术领域的预警研究成果。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资助力度,重点支持发明专利申请、国外专利申请,促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取得突破。
        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政策导向,壮大知识产权产业集群。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构建知识产权运用的服务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转化投融资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对放贷银行给予贴息支持,鼓励私募基金、创投基金等社会资金投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项目。
        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施《365体育手机投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计划,建立和完善贯标工作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实施365体育手机投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展知识产权企业负责人和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指导企业将专利战略、品牌战略、标准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计划,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能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增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南京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产品开发,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拓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京代办处业务范围,积极承担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形式审查试点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本规划。规划实施中,注重加强与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的衔接部署,注重加强与省中长期人才、教育规划纲要的统筹落实,注重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动。各地、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各自特色,强化本地、本部门科技发展部署,做好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科技规划的贯彻宣传,做好协调服务和实施指导,调动和增强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对科技工作的投入,确保科技经费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显著提升“引导性”投入的比重,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创新投入机制。围绕产业高端发展,健全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支持重大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加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建立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按照人才引进国际化、人才使用市场化、人才流动柔性化的要求,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深入推进科技教育结合,把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支持研究生参与承担科研项目,突出培养在校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围绕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到2015年,引进10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破制约创新与创业的政策壁垒,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从高校院所选派教授、博士到企业、基层服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到企业建立工作站;选聘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到2015年,重点选派1万名教授、博士到企业服务。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公共服务、融资服务和政策服务。着力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高层次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进科技经济更加紧密结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科技宏观管理与统筹,树立“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的理念,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365体育APP科技资源配置中的管理职能,完善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政策制定与落实、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加强工作联动和创新资源的整合。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指导和支持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评价。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人才、项目、基地和服务的“四位一体”联动,打破行业、地域分割,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科技要素的流动,形成千军万马进基层搞创新的生动局面。强化省、市、县三级科技工作集成,重视发挥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作用,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的指导,强化基层干部队伍业务和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五)优化创新政策环境
        健全政策落实协商机制,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面向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园区,开展“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服务,着力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科技金融和高层次人才股权激励等政策落实。加快修订完善《365体育手机投注科技进步条例》,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衔接配套,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5?26”保护工程,重点加强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六)发展创新文化
        进一步树立创新理念,大力弘扬新时期“三创三先”江苏精神,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科技计划相关主体的信用意识和水平,着力打造“阳光科技”。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伟大实践中来,夯实推动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物、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加大对创新创造者的表彰奖励力度,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使江苏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创优的热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