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深入推进“药转向、酒转精、盐转深、金转民”,药、酒、盐、金属家具四大传统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1至6月,全市工业产值175.73亿元、营业收入17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9.7%。
在“中国药都”樟树,中医药作为首位产业,转型势头尤为强劲。樟树市政府出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措施,从科研创新、标准建设到医药工业壮大等方面提供政策资金扶持,通过“药都大讲堂”和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学院的持续赋能以及龙头企业引领,推动中药向化学药、生物医药和创新药升级,中药饮片向中成药转型。去年以来,全市新增GMP认证企业6家、GSP认证企业14家、药品批文13个。
“从一碗药汤到现代制剂,不仅是剂型改变,更是以现代科技激活古方价值的生动实践。”8月16日,记者来到樟树市仁和集团“863”科技园中药经典名方项目园区采访时,仁和集团药品研发总监李喜龙介绍。仁和集团耗时数年,筛选出16味古代经典名方深度研发,以技术创新传承经典,诞生了我省首个获批上市的经典名方产品——二冬汤颗粒。此外,迪赛诺生产的抗艾滋病药物原料药、司太立的X-CT造影剂原料药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酒业、盐业和金属家具产业也在市场浪潮中“转”出精彩。酒业“转精”,四特酒公司新成立数字部门,引进冷冻过滤设备,改进酿酒工艺,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在激烈竞争中稳住了阵脚。盐业“转深”,告别了简单的“挖盐卖盐”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东阳光一期投入7.5亿元重组蓝恒达,升级17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线,目标直指第四代制冷剂头部企业。金属家具“转民”,积极拓展民用市场,向智能化、场景化应用转型。金虎集团、光正金属等投入2.3亿元改造生产线,上半年订单增长30%,定制化产品占比超50%。转型背后,是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的强力支撑。樟树市出台支持企业创新二十条、数字化转型十七条等政策,累计兑现惠企奖补资金1878万元。定制专属人才卡,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评估、问题清单交办等机制,解决企业“引才难、留才难”痛点,去年发放人才专项贷款2100万元,兑现补贴1300余万元。科技强、人才兴、产业旺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仁和集团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攻关古方转化,四特酒公司数字化部门实时分析市场数据,金虎集团的工程师们调试智能生产线,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樟树智造”的澎湃动能。
药业转向激活千年古方,酒业转精酿出市场新味,盐业转深挖出高附加值,金属家具打开民用蓝海……樟树市四大传统产业在“转”中脱胎换骨,激活了县域经济,吸引了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8月4日,该市签约重大项目12个,涉及物流运输、医药大健康、金属家具、医药化工、酒业以及中药饮片等领域。今年以来,全市共签约项目79个,签约金额109.13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