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宜春市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访问量:

?  202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坚持以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策应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纵深推进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倍增攻坚计划,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夯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之基,奋力夺取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胜利,

  主要预期目标是“三增四升一降”:

  三增:规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2%8.5%9.0%左右;

  四升: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固投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48%;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得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18%

  一降: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1个百分点。

  着力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

  1.强化运行监测。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有序有力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和扩产扩能,努力把疫情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加强监测分析,特别是要加强疫情对工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分析研究,提出对策措施,指导有效应对。推进智慧工业平台二期开发,开展质量和效益分析,提升运行监测水平。

  2.抓好政策落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跟进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多形式开展送政策、送管理、送培训进企业活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增强企业获得感。

  3.深化精准帮扶。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和后续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过坎渡关。落实市四套班子成员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依托企业精准帮扶APP平台和园区智慧云平台,常态化收集企业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办结。推进产融合作,发挥产业基金放大效应,用好市产业促进引导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做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欠款清偿工作,全面完成清欠任务。

  4.壮大企业梯队。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加大企入规、规转股、扶上市、育龙头工作力度聚焦全市制造业优强企业,实施精准化、差异化帮扶,打造一批30亿、50亿、100亿企业梯队。支持中小企业专注主业、精深发展,力争全年滚动更新“专精特新”企业50。加强企业入规指导服务,力争全年新法增入规企业200户。

  5.完善考核评价。制定和完善工业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提升质量指标权重,抓好年度考评工作,全面推开“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以正向激励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二、全力干项目

  6.开展工业招商。围绕锂电、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推行“重资本、轻资产”招商,狠抓旗舰项目和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质产业项目招引。坚持“请进来”举办1-2个产业高峰论坛,“走出去”举办知名企业走进宜春推介会,用好“宜春·湾区招引协作工作站”等平台,提升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引进工业项目300个以上,其中5020项目不少于20个。

  7.持续擂台比拼。立足提升项目进资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完善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擂台赛”工作机制,每季度在项目推进成效突出的县(市、区)或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重大项目开竣工活动,通过比拼打擂营造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力争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300个、竣工项目200个以上。

  8.提升项目进度。策应全省“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用好智慧工业平台,完善重大项目库建设,建立市、县、园、企四方分级负责的项目推进机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快速反馈问题,分级协调解决。抓好项目入统,确保符合条件的工业投资项目全部纳入统计范围。

  三、全力强产业

  9.建设产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两化”攻坚战,引导各地对标《宜春重点鼓励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及产业五图》,实行“一产一策”,加大补链强链扩链力度,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80%

  10.壮大新兴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全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定位,按照“做优前端、夯实中端、突破后端”思路,充分释放碳酸锂产能,加速培育一批基础材料、电池制造骨干企业,积极推进合众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形成首位支撑。中医药产业按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活思路,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支柱地位。编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发展规划,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扩新调旧,形成集聚效应。

  11.提升传统产业。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管理提效、设计赋能等方面,总结推广20个典型经验,引导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组织200家规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5%。大力推进高安建材产业优化升级省级试点工作,极引导樟树金属家具、奉新纺织、上高鞋革和食品、万载有机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全力抓创新

  11.支持技术创新。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推进计划、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推广等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创新综合体,新认定5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锂电、建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性研发平台建设,力争“一产一院”尽快落地。支持樟树金属家具、高安建筑陶瓷区域品牌建设计划。

  12.加快成果转化。鼓励企业探索新技术、运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抓好新产品开发的政策宣传、项目立项、组织验收和推荐评优工作,力争省级新产品立项50个以上,省级优秀新产品获奖率达到100%开展好新产品跟踪调查工作,调度分析新产品经济社会效益,掌握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情况。

  13.推进两化融合。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增贯标企业4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以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在重点产业中筛选一批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建成一批智能制造单元。依托华为云数据中心和智慧工业平台,推进锂电新能源、建筑陶瓷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力争锂电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新动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

  五、全力拓平台

  14.完善园区配套。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城市和生态功能,统筹规划布局居住、餐饮、金融、商业、娱乐、教育、医疗、交通、社区服务等功能网点,完善“园区+新城”公共服务网络,将工业园区建成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镇新区。以宜春经开区为试点,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标杆。

  15.发展工业地产。出台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指导意见,抓好300万平米标准厂房建设。引导各地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工业地产形式建设一批主题产业园或创业园,形成专业化、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加速推进产业集聚。集合政策资源,大力支持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和宜万经济走廊建设。

  16.建设智慧园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建设,为园区企业在物业管理、金融信贷、人才引进、政务代办、涉税服务、社保申报、营销展示、电商等方面提供一体化、立体化、全方位服务,切实降低园区企业的商务成本和运营成本。力争年内实现智慧园区全覆盖。

  六、全力守底线

  17.强化节能减排。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测管理,实施效能对标和能源管控,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大力推行节能节材和清洁生产,探索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开展“禁实限粘”行动,促进墙材革新。

  18.狠抓工业环保。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5大专项行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推进新型墙材企业和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智能化、标准化改造。加强产能治理,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推动烟花爆竹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9.严格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开展工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抓好民爆器材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配合推进其它工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