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深入学习贯彻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坚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提前翻番、力争百强、同步小康”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制造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转变,举全市之力强攻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升级,努力把宜春建设成为全省新型工业支撑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
二、工作目标
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00亿元、力争135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0亿元、力争5500亿元,利税总额620亿元、力争650亿元;工业投资达到1700亿元、力争1800亿元;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产业1个、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县市区1个。
一是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力争机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660亿元),中医药产业(制造)500亿元,食品产业700亿元,建材产业950亿元,纺织服装鞋革产业650亿元,化工产业370亿元以上。11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
二是园区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工业园区“两率一度”水平显著提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力争5200亿元,其中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800亿元,上高、樟树、奉新、高安工业园区700亿元,宜丰工业园区500亿元。
三是企业实力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家,总数突破180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1000户,其中:超10亿元的100户、超50亿元10户、超100亿元1-2户;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300户;每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户、境内外主板上市企业1户。
四是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力争企业科研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达2%以上;品牌和质量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每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件、发明专利申请数800件、授权数600件以上,每年新组建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新获批院士工作站3-5家。
三、工作重点
全市重点推动“2+5”产业发展升级,着力打造“亚洲锂都”,设立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把锂电新能源作为强攻工业培育新增长极的首位产业来推进;全面振兴“中国药都”,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把中医药作为强攻工业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加快食品、机电、建材、纺织服装鞋革、化工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县市区按照“一县一主业”的原则,聚焦重点,强化举措,加速推进地方主导产业发展。
锂电新能源产业以资源管控利用、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条招商、关键技术攻关等为重点,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锂资源及产业优势,以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主要依托,坚持引资、引项、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快研发、检测、资本、市场、人才等服务平台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锂矿资源开发、电池材料创新、锂电池集成和新能源车生产及推广运用力度,壮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力争碳酸锂规模年产达到5万吨,锂电正、负极材料年产均达到10万吨,动力锂电池、储能及生活类电池年产分别达到100亿瓦时、30亿瓦时,锂电新能源车年产达到10万辆,努力建设世界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世界级的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
中医药产业以发挥优势、深度开发、创新发展为重点,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先进制药工艺,对传统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加快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和深度开发,加大中药饮片企业的整合提升,培植龙头企业,做响优势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育新业态,打造智慧工厂、智慧企业,完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全面推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全面振兴“中国药都”,全力将樟树市打造成南方中药材商贸物流交易中心,大力扶持“一谷一城一港计划”,将袁州区打造成“中国知名中药谷”、“华东医疗器械城”和“江西医药物流港”,着力提升医药发展水平。
食品产业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精深加工、做优绿色品质为重点,构建“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制造--包装配套--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粮食加工、特色油脂、畜禽、矿泉水、水产、果蔬、茶叶及营养保健食品等产品,提高绿色有机食品比重;加强食品行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引领营养健康消费模式,加强地域特色品牌培育,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机电产业以加大技术创新、培育品牌企业为重点,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水平。机械制造领域以省级宜春机电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智能装备、起重机械、建筑机械、特种电机、金属家具、汽车零部件等产品,提升整体水平。电子信息和半导体照明领域依托高安、万载和靖安产业基础,抓住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加快关键技术升级,扩大产能规模,打造集LED照明、移动照明应用及器件封装一体化产业基地。
建材产业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为重点。建筑陶瓷领域鼓励发展超薄板、陶瓷大板、新型色釉料、轻质隔热保温、纳米抗菌等新型建材产品,推广干法制粉、宽体积窑炉、3D打印等先进技术;水泥行业保持生产总体稳定,推进水泥生产的窑炉智能化、固废循环化水平,努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开拓新兴市场,打造中部地区建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纺织服装鞋革产业以集群发展、创意发展为重点,发挥奉新棉纺织、上高鞋革两大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作用,推广智能装备应用,突破混纺面料和印染瓶颈,推广鞋面一次成型技术,拓展创意设计和个性化规模化定制业务,做大产业规模,打造先进的纺织服装综合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鞋业生产基地。
化工产业以发挥资源优势、精细发展、集约提升为重点。盐化工领域推广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推进氯碱深加工,引导盐化工向精细化、循环化方向发展。花炮领域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械的科技攻关,扶优扶强,实施集团化经营,打响“万载花炮”品牌。
四、工作举措
1.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招大引强,盯住央企国企布局调整,盯住外企民企意向投资,盯住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着力引进一批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注重精准招商,坚持产业导向,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宜商回归”计划,积极引导宜春籍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发挥“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线索奖”和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华木莲奖”的激励作用,对引进产业重大工业项目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示范工程”,对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实行入库跟踪调度、重点扶持,享受与招商引资项目同等优惠政策。力争每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项目进资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40%、50%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2.培育龙头企业。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活动,每年滚动实施200个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帮扶,市、县两级各调度帮扶100户,在立项、用地、融资、招工等方面予以优先,促其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路径,加快企业提档升级,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户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3万元,其中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再奖励1万元;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0、50、30、10亿元或上交税收首次超过5、2.5、1.5、0.5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市财政分别奖励50、30、20、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不重复奖励),企业属于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产业的,奖励上浮10%。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和品牌整合,支持企业利用股权、债券两个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新三板”及其它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对在境内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按市政府《扶持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宜府发﹝2012﹞18号)文件给予扶持和奖励,在境外上市融资成功并将募集资金投放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在5000万元以上的、以及在“新三板”挂牌成功的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3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或将企业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迁入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并在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纳税的企业,自纳税年度起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由市财政和受益财政按5:5比例分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3.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及成果转化。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来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创办企业的,按落地资金一定比例通过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给予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对通过科技成果在线对接平台达成合作并解决技术难题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品牌带动战略,对获得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由市财政奖励20万元;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市财政和受益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首次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工业园区由市财政和受益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15万元。加强科技研发和运用力度,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将专利运用到本市的企业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检测中心的单位,由受益财政分别奖励20万元、5万元。对新获批的院士工作站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积极发展“互联网+工业”新业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抓好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示范企业。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企业家队伍,设立典型奖励制度,每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评选“十大知名企业家”、“十佳创新人才”和“十佳创业标兵”,由市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发展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4.完善服务平台。加大调区扩区力度,探索园区“多规合一”,推进道路、通信、能源、商贸等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支持各地建设产业孵化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园,力争三年建成6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对建设容积率1.2左右的产业孵化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园进行工业地产开发用地采取优先保障政策,每年新增小微企业3000家以上。2017年12月31日前,对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培育和打造宜春经开区综合物流、樟树医药化工、高安建筑陶瓷、丰城商贸、万载烟花鞭炮危险品等物流集聚区。加快培育发展A级物流企业,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宜春海关及万载公路、高安铁路、樟树水运、宜春锂电等口岸作业区和丰城循环经济园海铁联运陆地港建设,完善高安建陶基地和樟树盐化基地等铁路专用线服务功能。围绕信息、研发、检测、金融等企业共性需求,加快建设统一布局、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增强园区支撑承载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地税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发展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5.促进绿色安全。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理念,确保工业升级与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按照“绿色、循环、生态”三区建设的要求,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实施工业领域能源利用高效低碳改造,在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组织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在建材、化工等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加强工业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高效营运,推进省级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名片。力争成功申报省级清洁化工业园区 3个。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绿色光源、再生资源等节能环保产业,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鼓励企业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余热、余压发电,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享受100%即征即退政策,对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余热、余压发电取得收入且符合税法规定的,可按规定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
五、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强攻工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本行动计划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负责行动计划的日常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上下联动的扶持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营造工业强市的浓厚氛围,形成帮扶企业、提升产业、强攻工业的强大合力。
2.落实扶持政策。集中各级政策资源,全力支持本行动计划中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发展。全面落实现有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努力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改、两化融合、平台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资金以及“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分别设立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大力推进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升级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30亿元,其中市政府与经开区共同出资6亿元,其余资金吸纳企业及社会各类资金参与,重点支持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锂电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30亿元,其中市政府及相关县市区共同出资6亿元,其余资金吸纳企业及社会各类资金参与,重点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3.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联点帮扶企业和产业工作,市、县分别重点帮扶10亿元、亿元以上企业及各地首位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对接帮扶、金融定向帮扶、专家精准帮扶等活动,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帮扶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的发展环境,对新上重点项目,由园区或服务单位实行“特派员”制度,进行“点对点”全方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一经查实,进行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4.强化调度考核。建立监测分析、督查调度、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调度、分析本计划实施情况,及时掌握产业、企业、项目推进动态,定期通报目标完成进度。各县市区要相应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及时掌握本地区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情况,每季度形成报告报市强攻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由市强攻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市直部门服务工业经济进行考核,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