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重大决策>背景介绍

《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背景介绍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一、出台背景

《制造业“869”行动计划》包括1个总体行动计划、8个分产业链行动方案、6个制造业专项行动方案,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2023年7月12日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搭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8月24日,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在产业升级上聚力攻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是接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宜春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意见》《365体育手机投注,365体育APP:加快建设“1+3+N”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现在又将出台《制造业“869”行动计划》,这就形成了“发展规划”、“实施意见”、“行动计划”、“专项方案”等系统性文件,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869”目标,即:深耕新能源(锂电)、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建材家具、生物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富硒)、先进装备制造、纺织鞋服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赛道,保持制造业量的合理增长;实施链主企业选育、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平台提升、数字化转型、企业梯度培育6个专项行动,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挺进“全国先进制造业五十强市”。

三、发展重点

1.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做大做强宜春经开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宜春袁州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万载锂电新材料基地、奉新省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宜丰省级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循环产业集群,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

2.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丰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中国再生铝基地、樟树省级盐化基地、万载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为发展重点,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示范基地。

3.建材家具产业链。推进高安建筑陶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丰城省级精品陶瓷产业基地、樟树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建设,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材家具制造与贸易中心。

4.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围绕樟树中药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袁州医药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深入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其中核心制造业环节突破3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电子信息产业链。支持宜春经开区省级5G科技产业基地、高安国家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靖安省级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建设,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元器件配套生产基地。

6.绿色食品(富硒)产业链。以上高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丰城省级生物食品产业基地、万载省级有机食品产业集群为重点,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核心制造业环节突破30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绿色食品(富硒)产业示范基地。

7.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 。提升丰城省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袁州省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靖安省级硬质合金集群发展水平,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生产基地。

8.纺织鞋服产业链。加快奉新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上高省级鞋业产业基地建设,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纺织鞋服产业示范基地。

四、主要举措

1.实施链主企业选育行动。通过“培育一批、壮大一批、招引一批”,到2026年,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分别培育2-5家链主企业,营业收入超100亿企业10家以上。

2.实施科技创新行动。通过“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到2026年,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实现省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2-3个,每年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2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6%。

3.实施产业链协同行动。通过“加强供需对接、开展银企合作、发挥协会作用”,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园区首位和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 90%以上。

4.实施平台提升行动。通过“统筹规划引领、加速集聚发展、推动园区提档”,到2026年,全市实现省级产业基地全覆盖,省级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

5.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通过“优化转型路径、强化基础支撑、提升配套服务”,到2026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以上。

6.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通过“培育龙头领航企业、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到2026年,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数居全省前列,县县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五、组织实施

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推进工作,市工信局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市统计局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地各部门建立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